確保垃圾場惡臭氣體監測站數據的準確與可靠,是環境監測和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礎。以下是關鍵措施和技術手段:
1.合理選址
監測站應安裝在垃圾場下風向、代表性強的位置,避免局部污染源(如滲濾液處理區、焚燒爐)的干擾。
確保監測點周圍無遮擋物(如建筑物、樹木),且遠離交通要道或其他污染源。
2.規范安裝
按照《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14554-93)和《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》的要求安裝設備。
采樣口應位于主導風向的上風側,高度符合標準(通常為1.5~2米)。
二、垃圾場惡臭氣體監測站設備選擇與校準
1.選用高精度設備
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惡臭氣體監測設備,如電化學傳感器、PID(光離子化)傳感器或GC-MS(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)等。
優先選擇抗干擾能力強、長期穩定性好的設備。
2.定期校準
零點校準:使用高純度氮氣或零空氣進行零點校準,消除背景干擾。
量程校準:使用標準氣體(如已知濃度的硫化氫、氨氣、揮發性有機物等)進行量程校準,確保測量精度。
多點校準:在不同濃度點進行校準,建立準確的校準曲線。
3.交叉驗證
采用不同原理的設備(如電化學傳感器與PID)進行數據對比,驗證測量結果的一致性。
定期使用便攜式檢測儀與固定監測站進行比對,確保數據可靠性。
三、垃圾場惡臭氣體監測站數據采集與傳輸
1.實時監測與記錄
監測站應具備實時數據采集功能,記錄惡臭氣體的濃度、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風向等參數。
數據存儲頻率應滿足要求(如每分鐘或每小時記錄一次)。
2.數據傳輸的穩定性
采用有線(如RS485、以太網)或無線(如4G/5G、LoRa)方式傳輸數據,確保傳輸過程不受干擾。
配備備用電源(如太陽能板、蓄電池)和通信模塊,防止斷電或信號中斷。
3.數據完整性
設置數據斷點續傳功能,確保網絡恢復后自動補傳缺失數據。
記錄設備運行狀態(如校準時間、故障報警等),便于后續分析。
四、垃圾場惡臭氣體監測站環境干擾控制
1.溫濕度補償
惡臭氣體傳感器易受溫度和濕度影響,監測站應配備溫濕度傳感器,并對數據進行補償校正。
2.防交叉干擾
選擇抗交叉干擾能力強的傳感器,或采用多通道采樣技術,區分不同氣體成分。
定期清潔采樣管路和過濾器,防止灰塵、水分堵塞或吸附氣體。
3.防人為干擾
監測站應安裝在封閉或鎖定的機箱內,防止人為篡改設備或數據。
設置數據加密和訪問權限,確保數據安全性。
